NOW ON SALE at Plum Rain Press.com -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: A Tale of Three Tribes in Dutch Formosa by Dr. Chen Yao-chang 陳耀昌 !!
Nov. 19, 2024

FORMOSA FILES IN CHINESE! CH32-差點滅絕的臺灣梅花鹿—復育(太)成功的特有種

FORMOSA FILES IN CHINESE! CH32-差點滅絕的臺灣梅花鹿—復育(太)成功的特有種

你知道嗎?臺灣的梅花鹿其實野外的族群已經滅絕。現在在墾丁看到的梅花鹿,都是後來復育的成果。然而臺灣還遺留有非常多以「鹿」命名的地方,間接展現臺灣過去應該是一個遍地鹿群的地方。究竟臺灣是怎麼從鹿群的天堂,變得需要復育梅花鹿呢?復育的成果又如何呢?這集 Formosa Files 中文版 Podcast 就由兩位主持人來跟大家聊聊,臺灣梅花鹿的一些故事。

The player is loading ...
The History of Taiwan - Formosa Files

臺灣梅花鹿,學名Cervus nippon taiouanus,英文的俗名為「Formosan sika deer」是臺灣的特有亞種。「sika deer」其實是日語的「シカ」(鹿),而從學名的「nippon」也不難推測臺灣梅花鹿與會吃仙貝的日本梅花鹿具有親緣關係。

PHOTO:臺灣梅花鹿(by Lord Koxinga via Wikimedia Commons)

sika deer

臺灣過去遺留非常多以「鹿」為名的地名,顯示臺灣過去是鹿群的天堂。其中兩種臺灣的特有(亞)種,其一是臺灣梅花鹿,另外就是臺灣水鹿(Rusa unicolor swinhoii,英語俗名Formosan Sambar Deer):

PHOTO:臺灣水鹿(by 呂一起(Lu i-chi) via Wikimedia Commons),從學名可知又是英國外交官與博物學家史溫侯/斯文豪/郇和(Robert Swinhoe)提出登錄的。

formsan sambar deer

1603年,明朝人陳第與次年「諭退韋麻郎」出名的沈有容將軍,在驅逐海盜當中路過臺灣。當時的原住民感謝沈有容的軍隊將海盜趕跑,因而款待沈有容一行人。陳第也為這段經歷寫了《東番記》,記載原住民(後來推測應是臺南的西拉雅社群)的生活與文化習俗,是第一部記載臺灣原民文化的中文文獻。

PHOTO:陳第(by Zhou Guanhuai via Wikimedia Commons)

陳第

《東番記》中有大幅的內容記載原住民與鹿之間的關係,可見當時狩獵及利用鹿群正是原住民的重要生活方式。

PHOTO:臺灣原住民獵鹿圖。請留意這張圖已經是清朝時候了。

deer hunt

當荷蘭人於1624年來到臺灣,並在現今的臺南建立據點後,荷蘭人便經營中國-日本-臺灣的三角轉口貿易。當時尤其日本因為需要大量的鹿皮製作武士的甲胄及配件,但國內的鹿群日漸減少不敷需求,於是便透過荷蘭人進口鹿皮。剛好臺灣就有非常多的鹿,於是荷蘭人一開始向原住民購買,後來更引入漢人大量獵取鹿皮。在高峰時期據說一年出口至少十萬片的鹿皮到日本。

PHOTO: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長崎出島的貿易基地。荷蘭自1641年壟斷對江戶幕府日本的交易。
dejima

雖然從明鄭、清朝以後,原住民與漢人不再大量獵取鹿皮,生活型態也轉向穩定的農耕,但梅花鹿由於平原、丘陵棲地受到人類大量開墾農地的影響,族群還是日漸消失。經調查,在1969年之後,臺灣的野生梅花鹿族群可能就已經滅絕。
LINK:墾丁國家公園對梅花鹿保育的解說

PHOTO:英國學者理查·萊德克(Richard Lydekker)1898年書中的臺灣梅花鹿。

sika

幸而1980年代,各界開始思考復育臺灣梅花鹿的可能性。當時在臺北動物園、中南部甚至綠島的私人養鹿場都還保留有一些臺灣梅花鹿。於是在1984年,墾丁國家公園將這些圈養的梅花鹿移入國家公園,開始進行人工復育。

PHOTO:綠島養殖的臺灣梅花鹿。雖然目前在綠島甚至馬祖看似有「野生」的梅花鹿,但其實都是從養鹿場逃脫的鹿而非野生族群。

sika

然而有人質疑:這些真的是「純血」的臺灣梅花鹿嗎?會不會其實已經跟其它的梅花鹿種類雜交混種,或甚至根本就沒有臺灣梅花鹿的血統?

PHOTO:惡名昭彰(?)的奈良日本梅花鹿

nara sika

雖然有非常多的質疑,但在2015年,由臺灣大學進行的研究顯示,目前墾丁的梅花鹿族群都是純種臺灣梅花鹿,暫時沒有混種或雜交的狀況。

LINK:自由時報

然而由於在國家公園範圍內幾乎沒有天敵,目前臺灣梅花鹿在墾丁的族群數量已經超過墾丁生態能負荷的數量。加上鹿類動物的習性會讓走過的地方幾乎「寸草不留」,也開始造成墾丁當地生態的危機。雖然這些梅花鹿由於不是野生族群,並不受野生動物保育法保護,但依然在國家公園法的保護下。加上社會觀感的問題,要進行族群控制在執行上有些困難。但至少目前臺灣梅花鹿的種系已經暫時沒有滅絕危機,也算是可喜可賀。

 

Vocabularies in the Podcast:

Venison (鹿肉) - Hunting season is coming! We're going to have a lot of venison to eat soon! 

 
Extinct (滅絕) - Luckily, the Formosan sika deer did not really go extinct. 
 
Deerskin (鹿皮) - The Samurai used deerskin from Taiwan to decorate their armor. 
 
Reintroduce (重新引入) - The sika deer was reintroduced into the wild in Kenting in the 1980s. 
 
Cull (淘汰、族群控制) - Unfortunately, there are too many deer now, so the government might have to consider a culling program.  

 

主持人簡介:

Eryk Michael Smith-ICRT南臺灣特派員,長期從事記者採編工作、聲音編輯,也會客串DJ。現居高雄,在臺灣已經居住了接近30年,認為臺灣是自己的家。

Eric Hsu(徐葆權)-彰化北斗人,從大學南漂高雄以來,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高雄渡過。關心臺灣文史與地方文化發展,尤其是自己的兩個家鄉:北斗與高雄。

Do us a favor and rate/review the show! It really helps. Do it on Apple Podcasts or here on our website.

Write us with questions or ideas at formosafiles@gmail.com 

AND THE BIGGEST REQUEST: tell others about this free, not-for-profit resource about Taiwan.